2016年7月7日星期四

《ME BEFORE YOU》人性化的羅曼蒂克






















ME BEFORE YOU》(遇見你之前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英國小鎮的女孩露易莎,熱衷於她小小的生活圈,但時運不濟,她家境不好,學歷不高又剛失去一份端盤子的餐廳工作,需錢孔急的她無法拒絕地接下一份並不適合她、需要細心與專業技巧的工作:照顧一名四肢癱瘓的病人。

  到了病人家中,她才發現要負責照料一名因為車禍導致全身癱瘓的年輕人威廉崔納。威廉年輕英俊,學養豐富又多金,卻因為這場車禍讓他一蹶不振,變得自暴自棄又憤世嫉俗;生性樂觀的露易莎決定讓他看見人生值得活下去的每一個美好面向,為了讓威廉重新展開笑顏,露易莎使出渾身解數,兩人都因此得到出乎意料的收穫,重新找到人生與心靈的歸屬,而這個改變是兩人始料未及的.....

多虧臉書,我才有機會看這部很多人推薦的電影。之後,我上網去看其他人的評語,一些人表示:這很賺人熱淚。一位看護如何讓決定安樂死的殘疾者重拾對生命的熱忱,這部分電影會交代,且看畫面比看文字更有趣生動,在下就省省篇幅了。

老實説,在看《ME BEFORE YOU》的同時,我一直很納悶。女主角名花有主,還跟現任男朋友約好假期旅行。雖然觀衆也看得出來,衹有對極限運動興致勃勃的男朋友期待假期的來臨,女主角聽到行程根本提不起勁,男方很顯然沒發覺女方不擅長也不喜歡這類運動。這點足以解釋,爲何兩人會越走越遠:女方追不上男方的步調,男方回過頭卻不見女方蹤影,前者失落,後者失望。

再説,女主角作爲照料男主角的看護,多數時候都是逾距越界的,亦即做得太多了。這原是愛情故事,講述的愛情卻不是女主角跟她男朋友的,而是看護和病人的(男女主角),也就是,女主角的“戀愛對象”,不是戲中的男友,而是自己照顧的病人。至始至終,女主角沒有分手,一邊跟現任男友交往,另一廂跟病人接吻。抑或,在開放的國度,一個親吻,一夜同床,其實不代表什麽?

女主角的説辭是,爲了讓癱瘓的男主角放棄安樂死的念頭,才做許多事取悅他,希望借此燃起他活下去的意志。意料中事發生,男朋友爲此不滿,女主角也不懂男朋友的不諒解,自己明明做著一件偉大的事——阻止一起自殺事件(當時女主角得知病人選擇安樂死時,說自己是在目睹一個人自殺)。我站在男朋友的立場,承認她所做的的確太多了,幾乎脫離了看護的職責,當女友全心全意投入在別的人身上,難免吃味、不爽。女友爲了在有限的時間里,讓病人改變安樂死的主意,推掉了男友的假期邀約。假設一種情況:今天另一半爲了工作,放棄跟你/妳的約會,頂多是工作狂;但若是抛下你/妳,跟其他人出去,難道不會有人懷疑這段感情關係?是否有那麽一丁點的違背職業操守與倫理呢?


這就好像是心理學上的反移情作用,助人者對案主產生了雙重關係。譬如看護和病人之間,除治療關係外多了其他關係。可能由於女主角看到病人曾經喜愛冒險刺激,如今半身不遂,心生憐憫,這是人之常情。病人的某些反應反引起了她相應的情感,便有意無意地利用他這樣的狀態來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(不一定是性,也包含被認同、肯定),帶病人去旅游,被病人激勵(病人鼓勵她追求想要的生活和理想,不要太在意他人眼光,尤其是女主角愛穿黑黃條紋的褲襪,更在生日當天收到病人送的一雙褲襪作爲禮物,其動機是“單純哄她開心”還是“跟現任男友競爭,企圖得到她的芳心”,就不得而知,但顯然褲襪是送到女主角的心坎里了。)。相對的,病人也對女主角,可能多少有了移情作用,被她的開朗樂觀吸引。雙方借此滿足各自的情感。

但其實看完整部片子下來,我也不曉得女主角是否有些精神出軌,還是真的完完全全都在 幫助病人,不帶一絲其他情感(講白了就是愛意)。


總歸一句,都是人性使然。












没有评论: